來源:參考消息網
參考消息網12月5日報道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2月3日報道,貧困國家面臨經濟風暴,債務違約風險赫然顯現。
報道認為,未來幾個月,發展中國家將面臨一場災難性的債務危機,因為快速的通貨膨脹、經濟增長放緩、利率上升和美元走強合并成一場完美風暴,可能引發一波混亂的債務違約潮,并給世界上最脆弱的群體造成經濟痛苦。
根據某些估算,窮國欠富國、多邊開發銀行和私人債權人的債務高達2000億美元。利率不斷上升和美元升值,使得持有美元債務的海外借款人更難以償還貸款。
如果拖欠大量貸款,那會使脆弱國家的借貸成本更高,并可能引發金融危機,今年已有近1億人因新冠疫情、通脹和烏克蘭戰爭而陷入貧困。
這種危險對逐漸走向衰退的世界經濟構成另一個不利因素。近幾周來,世界發達經濟體的領導人私下里一直在努力探討如何使贊比亞、斯里蘭卡和加納等新興市場避免發生金融危機,但它們有自己的經濟問題,因此難以拿出一個加速減免債務的計劃。
隨著富國為全球性衰退做準備并設法應對食品和能源價格高企,流向發展中國家的投資一直在減少。
鑒于低收入國家經濟規模相對較小,它們的大量違約不大可能引發一場全球金融危機。但這種可能性正在促使決策者們在一個利率不斷上升、貸款交易越來越不透明的時代重新思考債務可持續性。這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債務違約會使像美國這樣的一些國家更難以向債臺高筑的國家出口產品,從而使世界經濟進一步放緩,并可能導致廣泛的饑餓和社會動蕩。隨著斯里蘭卡今年更接近于債務違約,該國央行被迫達成易貨協議,用茶葉交換伊朗石油。
上月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出席二十國集團峰會期間,世界銀行行長戴維·馬爾帕斯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設法減少債務,對于讓這些國家在困境中看到曙光非常重要。發展中國家的債務負擔很重,如果這種負擔持續下去,情況會繼續惡化,繼而對發達經濟體造成影響,導致移民流入增多和市場喪失。”
經濟學家以及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全球金融機構一直在就這場危機的嚴重性發出警告。世行今年預測,明年約有12個國家可能面臨債務違約,據IMF估計,60%的低收入發展中國家已陷入債務困境或極有可能陷入債務困境。
自那以來,發展中國家的財政狀況持續惡化。美國外交學會上周說,目前有12個國家債務違約評級處于最高水平,而18個月前僅有3個。
外交學會高級研究員布拉德·塞策估計,新興市場需要對2000億美元的主權債務進行重組。
惠譽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在上個月的一份報告中警告說,明年新興市場國家“可能會發生更多違約”,并哀嘆,二十國集團在2020年建立的旨在促進債務重組的“共同框架”在快速解決危機方面“沒有被證明是有效的”。
自從債務處理共同框架建立以來,只有贊比亞、乍得和埃塞俄比亞尋求減免債務。這是一個艱難且緩慢的過程,涉及債權人委員會、IMF和世行,所有這些機構必須就如何重組這些國家欠下的貸款進行談判并達成一致。(參考消息網)